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试题
科目名称:社会工作实务(A 卷答案)科目代码:437
考试时间:3 小时 满分 150 分
可使用的常用工具:□无 □计算器 □直尺 □圆规(请在使用工具前打√)
注意: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,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;
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。
一、名词解释(共 4 小题,每小题 5 分,共 20 分)
1.需求层次: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爱和归属感、尊重和自我
实现五类,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(5分)。
2.弱势群体: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由于群体的力量、权力相对较弱,因而在分配、获
取社会财富时较少较难的一种社会群体(5分)。
3.自我披露:社工者通过语言,或者非语言的方式,有意且有目的地透露自己的相
关讯息让案主知道(5分)。
4.面质:将案主用来阻挡自我了解,建设性行为改变的不一致、扭曲、障眼法等卸除
的做法。协助案主面对矛盾和不一致,引发其自我了解(5分)。
二、答题(共 3 小题,每小题 15 分,共 45 分)
1.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(3分),主要模式有:社会目标模式(3分)、
互惠模式(3分)、治疗模式(3分)和发展模式(3分)。
2.萨提亚模式是由美国首期家庭治疗专家维琴尼亚·萨提亚女士所创建的理论体
系,萨提亚模式,又叫联合家庭治疗(3分)。家庭治疗是是从家庭、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
(3分),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(3分),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
尊、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“人性化”(3分),而不只求消除“症状”,治疗的最终
目标是个人达致“身心整合,内外一致”(3分)。
3.简述社区工作的基本过程。社区工作划分为准备、建立关系(3分),社区分析(3
分)、制定计划(3分)、实施计划(3分)、巩固成果和评估(3分)6 个阶段。
三、案例分析(共 2 小题,每小题 30 分,共 60 分)
第一题答案要点:
(1)接案阶段。社会工作者与章女士初次见面,了解此次会谈目的。社会工作者初步
了解问题的成因、程度、频度等(5分)。
(2)预估阶段。在现有资料的帮助下,进一步全面搜集资料。资料收集可以从问题、
人、环境三个维度进行考虑,同时关注章女士的优势与长处(5分)。
(3)计划阶段。社会工作者协助章女士一起设定个案辅导的目标和计划。个案工作的
总目标是改善章女士的心理压力和教养方式,使其用恰当的情绪宣泄方式处理情绪,对
于女儿也要采用 适当的教养方式;处理小红由于被打而带来的情绪议题(5分)。
(4)实施阶段。根据计划展开服务,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。这里可以围绕三个方
面进行:其一,增强案主力量,处理章女士的负面情绪,并教导其学习积极的压力管理
技巧及教养技能; 其二,处理小红的情绪伤害,教导其与父母正向沟通的策略;其三,改
善案主环境,强化家庭及幼儿园对于小红及其母亲的支持,促进其改变与成长(5分)。
(5)评估阶段。社会工作者对个案辅导进行成效评估、过程评估和满意度评估。此
处,社会工作者也可以约小红,询问其母亲的改变状况以此分析个案辅导的效果(5
分)。
(6)结案阶段。社会工作者要与章女士一起回顾个案辅导的整个过程,巩固辅导效
果。社会工作者要恰当地处理其离别情绪,鼓励她坚持采用个案辅导中学到 的方法来处
理自身情绪及女儿的教养问题。个案结束后,可对个案进行跟进,必要时每隔一段时间进
行回访,并请求幼儿园给予小红更多的关注与关心(5分)。
第二题答案要点:
1.本案例中社会工作的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(1)提升刘某自我决策和自我
管理的能力(3分)。(2)协助刘某有效地自我约定且诚信地尽力执行(3分)。(3)培养刘
某勇于负责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生活(3分)。(4)协助刘某正确地检视、查核自己的行为
表现(3分)。(5)使刘某懂得如何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有效的评估(3分)。
2.小组工作在本案例中发挥的功能如下:(1)小组可以为组员提供增强与同伴交往
的机会,同伴给予的经常性的、多样的鼓励和赞许远比成人给予的增强更有效(3分)。
(2)小组的过程更能刺激出大多数青少年的真实世界,通过“自画像”“生命环”等自我
探索。(3)小组规范会对规范青少年的行为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,使组员认识到遵守规范
的重要性(3分)。(4)小组能够提供很多的示范者、行为预演的协助者,大家在小组中获
得的经验将有助于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行为习惯(3分)。(5)小组工作为青少年建
立正面积极的伙伴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支持,并创造了安全开放的交往环境(3分)。
四、论述题(共 1 小题,每小题 25 分,共 25 分)
答案要点:
1.小组工作的背景与理论依据:(1)服务机构的背景(1分);(2)开办小组的原
因(1分);(3)小组工作的理论与概念架构(1分)。
2.小组的目标任务。(1分)
3.小组的成员:(1)组员的年龄、性别和教育背景等特征(1分);(2)组员的问题
和需要(1分)。
4.小组的特征:(1)小组的性质(1分);(2)小组的持续期(1分);(3)小组的
规模与结构(1分);(4)小组的活动频率(1分);(5)小组的聚会时间(1分)。
5.小组明确的目的。(1分)
6.小组的日程安排:(1)每次聚会的计划草案(可以依据组员的需要进行修改)